圍島軍演繼續!震懾效用仍在發酵!
8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繼續位臺島周邊??沼蚪M織實戰化聯合演訓,重點組織聯合封控和聯合保障行動。
同日,臺灣省所謂“外交部長”吳釗燮在記者會上叫囂:(軍演)嚴重“侵犯”臺灣在“國際法”上所享有的權利,也“阻礙”印太地區最繁忙??蘸降乐坏恼_\作,嚴重影響全球的航運及貿易,破壞區域的和平與安全。
沒錯!軍演震懾“臺獨”氣焰,就是要威懾臺灣海上和空中物流通道!
芯片出口占臺灣2021年出口額的34.8%。2022上半年年臺灣省出口的電子元器件和信息技術和視聽產品占出口總額的53.65%,而由于這類高附加值產品的空運比例高達98.2%和69.3%。而軍演,讓絕大多數航空企業進出臺灣省望而卻步。
掌鏈·第一物流網本期《臺海物流觀察》將帶你看看佩洛西到底給臺積電和臺灣省航空物流及快遞業帶來了什么?
一、臺灣省半導體產業和空運關系
危情時刻,作為臺灣省支柱企業臺積電硬氣表現,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公然“挾芯片自重”威脅大陸,一旦“武統”臺灣將,臺積電對大陸斷供芯片。
佩洛西躥臺的一大目的是臺積電。佩洛西會見臺積電董事長,就美國近期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交談。該法案中對半導體產業足足520億美元的投資,是臺積電最感興趣的部分。
(1)電子科技空運物流需求大
臺灣省2022上半年電子元器件出口增長223億美元,同比增長28.3%。
得益于高性能計算、汽車電子、物聯網等創新應用和數字化商機,芯片需求保持高位,推動上半年電子元器件出口創下1011億美元新高。集成電路由于各種芯片的報價,廠商積極擴大產能,當季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上半年累計出口增長217億美元。
臺灣省是無可爭議的集成電路之王,負責全球 63% 的微芯片代工,其中臺積電占據最大份額,臺積電是蘋果、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的主要供應商.。臺灣占全球10納米以下高價值集成電路的市場份額為92%。
此外,臺灣集成電路出口總額每年約1400億美元,也是其他高技術、高價值設備的重要供應商。臺灣省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外貿出口極其依賴航運和空運兩條生命線,而電子元器件等高精端產品更因體積小,價值高,易受損及其依賴航空運輸,空運比例高達98.2 %。
臺灣省2022年上半年出口情況
2020年,臺灣省長榮航空公司,取消訂購7架波音客機訂單轉而訂購3架 777F 貨機和4架小型 787-9 客機的訂單,因為公司面臨航空旅行需求低迷但航空運輸訂單強勁的局面,長榮表示,這三架新的貨運飛機將提高2021年的貨運能力并增加收入。
而貨運訂單大多來自臺積電出口。長榮總裁孫嘉明在聲明中表示,由于旺季對新電子產品和移動設備的運輸需求強勁,公司對本季度的貨運業務前景樂觀。
由于貨運需求旺盛,目前長榮旗下五家貨運航空公司每周運營超過 40 班貨運航班,并通過其 33 架客機每周運營另外 50 班貨運航班,貨物裝載在客艙中。
(圖源:臺北時報)
(2)臺積電投誠美國及其供應鏈體系
8月3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稱 “沒有人可以用武力控制臺積電。如果你采取軍事力量或入侵,你將使臺積電的工廠無法運營?!?/p>
2022年上半年臺灣省主要市場進口情況
可是在美國邀請臺積電赴美建廠時,盡管已經退休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認為美國試圖增加其國內芯片產量的是浪費而且昂貴的徒勞之舉,但由于美方承諾的高額補貼,臺積電還是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建一座5nm芯片廠,將于2024年正式量產,第一期月產能約為2萬晶圓,以5nm工藝為主,這將是美國最先進的半導體工藝。
而在2021年9月,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更是以調查“造成全球芯片荒原因”之名,要求臺積電等芯片廠商45天內提交包括供應鏈信息等核心商業機密。而臺積電竟然交了,而民進黨當局經濟部門負責人王美花解釋,“這件事情是企業資源提供,不算是強迫”。
北京尖端技術研究所所長張曉容8月3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佩洛西此訪“對臺積電造成巨大壓力,一方面不得不向美國下跪,另一方面又不愿放棄大陸市場”。
(3)中美芯片供應鏈博弈
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2022年芯片與科學法案》,其中一些條款對美國企業在華投資做出限制。美國在吸引臺積電落戶的同時,還設置了一個“10年條款”,即在美投資享受補貼后的半導體企業在10年內不得在中國或其他“不友善國家”興建先進芯片廠。
在佩洛西訪問臺灣省之前,根據路透社報道,臺積電股價下跌多達2.98%。
中國從未對在臺企業進行任何不正當限制,只是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中國有一項長期政策,臺灣省制造的進口產品必須貼上“中國臺灣”或“中國臺北”的標簽,但隨著美國佩洛西訪問臺灣后緊張局勢加劇,加強了執法力度。
目前,蘋果公司已要求臺灣供應商臺積電將其產品標記為在中國生產,因為即將發布的Iphone14系列產品中國將是很大的市場。
二、臺灣省空運或成臺陸關系晴雨表
(1)空運與臺灣省半導體商貿物流
以重量而言,全球貿易貨物運輸中超90%依賴海運,空運所占的比重僅有運輸重量的0.21%,但強調效率的空運貿易總額占全球貿易的26%。而臺灣省的四面環海使得海運和空運是臺灣省供應鏈的兩大支柱。
2020年臺灣省進出口物流運輸結構
2021年臺灣省空運重量占進出口貿易品的0.23%,因為高科技、半導體的貢獻,2021年臺灣省的進出口貿易額度,有47%來自于空運。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重創全球航空公司,全球30大航空公司只有4家賺錢,其中兩家在臺灣省——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中華航空更是成為全球賺錢第1名的航空公司。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臺灣省半導體產業。
(2)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
半導體等電子零器件都以空運為主,疫情的爆發使得航空運力緊張,尤其是華為和蘋果新產品的發布,使得本就緊縮的航空貨運市場更加面臨無倉可用的局面,并且華為、蘋果“都是整架飛機包起來”且不惜成本 ,使得空運成本增加。
據報道,東亞到北美的航線,疫情前每公斤物品約100元美金,有時候甚至跌到70、80美金,疫情最劇的5月間,竟飆出500美金的歷史天價。
在此期間由于華為的拉貨效應,讓華航、長榮兩公司靠著大陸、臺灣省兩岸貨運大賺特賺,在全球空運萎靡的情況下,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2022年,臺灣省兩大航空公司——中華航空和長榮航空第一季度營收中,兩大航空公司營收均超過300億元臺幣(約合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30%以上。
長榮航空。長榮航空是由臺灣基隆的張榮發建立,以一艘老貨船起步到創立臺灣貨柜三雄之一的長榮海運,最后又開始征服天空,將空運業務也做到全球前十。
張榮發曾表態度,“絕對不支持臺獨”,作為一個清醒的企業家,他堅信“兩岸關系不好,臺灣會很慘”,生前積極推動兩岸直航,不惜與李登輝、陳水扁決裂。
中華航空。在2020年大賺之際,臺灣省民主黨卻對這家航空公司起了“壞心思”,要對其改名。原因是:臺灣省對外捐贈口罩,卻因臺灣省中華航空機身印有公司英文名“China Airlines”,遭指恐被誤會是大陸捐助。
此后“臺獨”勢力曾歡呼華航貨機標識加入了“臺灣意象”,但2022年3月華航新購貨機又悄悄去掉了這個“意象”。在被質詢時,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公開承認有“臺灣意象”的華航“飛不出去”。
華航空成立于1959年,最初是由臺當局與中國國民黨聯合出資創辦。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后,為了能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共識中保有航權,飛機涂裝從強調地域改為潑墨紅梅,身份也逐漸轉為民營公司,但臺當局現在仍擁有華航49%股權,分別由臺灣航發會、“行政院開發基金”和中華電信持有,其中航發會持股34.45%,是最大單一股東。
三、軍演對臺灣省航空業的影響
軍演的持續不斷使前往臺灣省的航班望而止步,不同于海運,船舶在進入不了臺灣省時,可以選擇在附近海域等待,但此時處于臺風天氣在菲律賓海域停留也不安全,空運航班更是只得迫降他處或者取消任務。
(1)不斷取消的航班
大韓航空已取消近期往返臺北的 KE691 和 KE692 航班。
新加坡航空公司周五取消了往返臺北的航班。
日本航空公司和日本同行全日空航空公司都在繼續運營航班,但服務已改道以避免受影響的空域。往返香港和東南亞其他目的地的航班也受到影響。
國泰航空和菲律賓航空已更改航線以避開臺灣海峽,在越南當局的指示下,越南航空也做了同樣的事情。
臺灣航空公司長榮航空和中華航空尚未宣布因軍事活動而發生的任何重大時間表變更。
包括聯邦快遞和 UPS 在內的貨運航空公司繼續運營航班,同時避開受影響的空域。
(2)股價大跌的長榮和華航
長榮航空和中華航空的股價,在8月2日、3日遭遇到大幅度的下降。
臺灣省航空公司因為2020年和大陸的貿易而成為少數盈利的公司,如今也因臺獨勢力的抬頭而遭受苦頭??者\市場也可看做簡單的臺灣省和大陸關系的晴雨表,如果臺灣省真的失去臺積電,臺灣省航空業如何才能保持繼續的繁榮?
(作者:冰河)